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張正旺指出,候鳥遷徙研究是近年來鳥類學熱點領域,利用科學技術能獲取其精準的遷徙路徑。張正旺介紹,2021年3月3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詹祥江實驗室通過整合多年衛星追蹤數據和種群基因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極游隼遷徙系統,利用衛星追蹤發現這些北極游隼主要使用5條遷徙路線,揭秘了其遷徙路線的主要形成原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張正旺分享了題為“國際鳥類研究與保護”的報告
“鳥類對遷徙地的忠誠度如何?為了探討一系列的鳥類行為問題,衛星跟蹤技術在我們研究中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睆偷┐髮W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所長馬志軍在會上以中杓鷸為例,展示了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成果。數據顯示,近年來,關于鳥類遷徙的研究論文越來越多,也側面證明了衛星跟蹤技術在與時俱進的發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所長馬志軍分享了題為“衛星跟蹤技術在鳥類研究中的應用—以中杓鷸為例”的報告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鑒海防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鳥類智慧監測已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動態多目標監測、識別、追蹤、分析等系列軟硬件一體化技術,能夠實現在開放場景下的實際應用,完成對鳥類數量、種類的識別,還具有自動修正功能。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鑒海防分享了題為“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鳥類自動監測技術”的報告
會上,來自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錢法文、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項目官員劉潔蕓、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研究員鄧正苗等十余位專家分享了關于候鳥保護、生態修復方面的專題報告。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錢法文分享了題為“全國越冬鶴類調查”的報告

湖南環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立波在會上分享了題為“野生動物監測技術進展及應用淺談”的報告
此次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擴大了候鳥動態監測保護影響力和輻射力,未來聯盟將進一步規范候鳥監測方法,提升監測技術,為我國候鳥保護工作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